那么面對城市中加劇的堵車狀況,城市治堵,自行車扮演什么角色??先來看一組數據,哥本哈根市政府規劃在首都周邊建設26條自行車高速公路,以鼓勵更多居民騎自行車上下班以及出行。德國于2002年花費2億歐元興建自行車道,目前,在全德國3.8公里的聯邦公路中,單車道的覆蓋率達到了一半以上。德國自行車存量高達7000萬臺,這一數字是汽車擁有量的1.6倍。仔細分析這些數據背后的含義,其實答案已經給出來了,堵車,最后的治理辦法不是擴路,而是興建自行車道,鼓勵市民多騎自行車。
18世紀末,世界上第一臺自行車由法國人西夫拉克發明出來,在此之后,自行車迅速風靡全球,成為出行必備交通工具。雖然曾經一度自行車因為摩托車以及汽車的出現而備受冷落,但這些已經成為過去。如今在全球一股自行車熱又被掀起,甚至一度被視為拯救現代城市的重要工具。研究表明,地球上的自然資源一直被透支使用著,這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背道相馳。氣候變化、大氣污染、水源短缺、物種滅絕,這些無一不再像人類預示著地球承受力不足,人類正在過度消耗著地球資源。無論是出于對自身健康的考慮,還是出于可持續發展的考慮,人類的生活方式都應該與自然貼近。自行車運動貼近大自然,環保節能,絕對是追求簡單生活,崇尚自然人士的首選出行工具。
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條件逐步提高,生活水平水平穩步上升,我們本應該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但是實際情況卻不如人意,健康問題、心理問題、環境問題,種種問題包圍著現代人。當我們花費大筆金錢購買汽車,將自己隔在一個個鐵皮箱內,卻不斷在懷念少年時騎自行車的青春歡樂時光,渴望再體驗一把揮汗如雨的激情。那么為何不打開車門,解放身心呢?廣州贊恩自行車廠家認為國內在治理堵車方面的成效顯然是落后于西方國家的,在這方面我們應該積極向德國、丹麥、哥本哈根以及荷蘭等國家取經。政府以及城建部門一方面要轉變治堵思路,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建設自行車道,鼓勵更多的市民選擇單車作為出行工具。同時,廣州贊恩自行車廠家希望大家能夠認清一個道理,堵車,治理方不僅僅是政府以及城建部門,堵車,堵的是每一人。光靠政府的力量來治理堵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每個人的配合。讓我們一起走出家門,打開車門,讓自行車運動帶走你自然。多騎兩公里,多走幾步路,讓子孫后代也能見到鳥語花香的美好世界。